2012 Honda CBR 600F/CBR600RR-新車到港

1987年面世的CBR600F,本田居然在2011年將她復活,原因非常簡單,因為有研究指出,當年的熱血騎士已長大成人,對他們來說,跑車性能雖然重要,但舒適座姿同樣不可或缺;而使用CBR600RR引擎的新款CBR600F就是為這個市場而設。至於今次拍攝用作陪襯的2012年CBR600RR,今年加入了籃白紅拉花,裝備上則沒有改變。

600c.c.級別的電單車通行全球,最大成因是製作一部400c.c.級車子的成本也低不了前者多少,況且600c.c.的平均馬力就以一般街車來說也徘徊於95-98ps馬力間,而400c.c.的就只有約53ps馬力,按此比例確不太化算。主要以水冷四衝程並列四汽缸DOHC 16氣門引擎作比較,600c.c.車子乾重平均只高出約20kg。

過去幾年,跑車主要以600c.c.為中心,以一部跑車為例最保守的也超逾100ps馬力,就算1987年面世的初代本田CBR 600F已能有如此馬力,請不要忘記,今次介紹的CBR600F並非現時CBR 600RR的前身,而是一部套上全流罩的運動型街車。即使24年後得到復生,但今天也沒有改變原有的本質,仍舊並非強調大馬力,而是偏重於舒適形駕駛,至於要求120ps馬力或以上者,請轉過目標吧!

21世紀的CBR600F,雖然跟80年代的車款不能同日而語,但理念及個性則沒有改變,同樣以易開易用為大前題。

CBR已成為本田的經典系列。

一絲不苟的駕駛艙,佈局充滿賽車味,金色的前叉油壓調校頂有畫龍點精的效果。

液晶體儀錶板,車輛同樣有本田的H.I.S.S.電子晶片車匙。

單脊骨車架

單脊骨車架設計可見於同廠大皇蜂Honret車系,最大優點是便於生產,方便裝嵌流程,以並非強調高性能車子身上是可以應付的,如此設計比傳統的雙下環抱/搖籃式來得簡約,尤其在引擎與車架結合的時候,不過單以個體的堅實系數,後者確勝一籌,前者需借助引擎本身作為車架的部份產生補強作用,時至今日,廠方結合鋁合金材料及方形高拉力鋼管,為新的CBR 600F加添一份現代感。

電子燃油噴注系統是理所當然的,濃縮化的次世代599c.c.水冷四衝程並列四汽缸DOHC 16氣門引擎,是來自2007 CBR600RR,其體積跟一部相同設計的400c.c.大不了多少,就如大家都會察覺得到,就算一部1,000c.c.的引擎,看來也只像一部600c.c.的大小,這都拜現代科技與設計師的多年心血所賜,今天的用家可享受到科技帶來的好處。

過去的CBR 600F仿如一部1,000c.c.的車子,車身重量分佈並不太平均,前懸掛系統承受相當苛刻的工作量,剎車反應只是一般,方形高拉力鋼管車架與尾擔已經是一項負擔,加上巨大的引擎,若果不用在城市塞車倒沒有問題,但這個只是一個夢,放心好了,很快會清醒過來的,返回現實吧!

今回廠方強調新一代CBR 600F重量分佈的平均性,主要將引擎座落至車身中央部份,在整體輕量與濃縮化大前題下,大大提昇了車子的靈活與操控性,大部份用家也不會質疑今天的製作技術吧!不單只此,現今的駕駛人已覺得幸福已成為必然了,在童年如此,長大後也不會接受甚麼負面的大變化。

連接尾擔的部份是採用鋁合金車架。

H.M.A.S.漸進式41mm倒立前叉設有彈簧預壓與下沉的活門預調,單筒式油壓彈簧尾避震設有相同的預校,鋁合金尾擔再不是「3廂式」設計,而是「2廂式」,目的是減輕重量。一對296mm浮動式鑽孔剎車碟配2活塞單向卡鉗,240mm鑽孔尾剎車碟配單活塞卡鉗,相信用家會投訴前剎車為何不配上流行的4活塞對向卡鉗,又應現了幸福不是必然的,必需好好教育,如果接受她的話,必需要接受她的全部,否則可以考慮跑車版本的CBR 600RR吧!

另有C-ABS版本

除了一般版本外,車輛還備有聯動防鎖死剎車系統的CBR 600F,由服務多年的3活塞卡鉗運作當向剎車手泵施壓時,尾車卡鉗同時呼應。防鎖死剎車系以頭/尾輪的電子感應器為基,傳送有關行車速度的訊息至ECU中央電腦,由它去指示有關動作,為緊急情況下提供一定的輔助,好好領略人工智能防鎖死剎車系統吧!越多電子元件的協助,新一代的駕駛人豈不更難成長嗎?廠方本是一番好意的,目的是提升騎士安全性。H.I.S.S.廠電子晶片車匙是叫好的產品,多年來確實幫忙不少,但必需小心保管原裝車匙,它不可能是廉價產品。

採用SHOWA倒立前叉及NISSIN兩活塞卡鉗。

2012 Honda CBR 600F 規格表

呎吋 SIZE

全長

2,150mm

全闊

740mm

全高

1,150mm

軸距

1,437mm

座位高度

800mm

最低離地距

135mm

淨重

203kg

油箱容量

17L

引擎 ENGINE

引擎模式

水冷四衝程並列四汽缸DOHC 16氣門

排氣量

599c.c.

最大馬力

100.6ps/12,000rpm

最大扭力

6.53kg-m/10,500rpm

壓縮比

12.0:1

缸徑x衝程

67.0 x 42.0mm

供油系統

36mm PGM-FI電子燃油噴注

點火

電子數碼

起動

電動

驅動模式

錬條

離合器 / 波箱

濕式多片6前速

車身 CHASSIS

車架型式

鋁合金單脊骨車架

前懸掛系統

41mm倒立前叉設預戴調校,120mm行程

後懸掛系統

單筒彈簧避震設預戴調校,128mm行程

前制動系統

2x296mm浮動式鑽孔碟配2活塞卡鉗

後制動系統

240mm鑽孔碟配單活塞卡鉗

前輪胎

120/70 ZR17 M/C

後輪胎

180/55 ZR17 M/C

2012 Honda CBR600RR-2012新拉花

自從Yamaha推出YZF-R6後,掀起了600cc跑車的熱潮;2003年,Honda CBR600F完成歷史任務,取而代之是以本田Motogp戰車RC211V概念開發的CBR600RR,包括Unit Pro-Link多連桿尾避震及PGM-DSFI電子燃油噴注系統均是首次用到市販車上。而CBR600RR更一改CBR600F的Sport-Touring作風,正式全面邁向純跑車化,雖然如此,但CBR600RR仍然保留本田易開舒適的作風及不追求超高轉的性能。因此車輛一向予人友善的性能,但如果讀者有機會親身到珠海觀看每年一次的FIM亞太公路賽,保證你會對由HRC調校的CBR600RR的性能完全改觀。

現在採用的Unit Pro-Link多連桿尾避震,是由1980年本田的CR250R越野車演變過來。

由2003年第一代CBR600RR起已採用尾排的設計。

2012 Honda CBR 600 RR 規格表

呎吋 SIZE

全長

2,010mm

全闊

685mm

全高

1,105mm

軸距

1,375mm

座位高度

820mm

最低離地距

135mm

淨重

155kg

油箱容量

18L

引擎 ENGINE

引擎模式

水冷四衝程並列四汽缸DOHC 16氣門

排氣量

599c.c.

最大馬力

120ps/13,500rpm

最大扭力

6.7kg-m/11,250rpm

壓縮比

12.2:1

缸徑x衝程

67.0 x 42.5mm

供油系統

PGM-DSFI電子燃油噴注系統

點火

電子數碼

起動

電動

驅動模式

錬條

離合器 / 波箱

濕式多片6前速

車身 CHASSIS

車架型式

鋁合金雙翼樑車架

前懸掛系統

全功能調校HMAS 41mm倒立套管前叉

後懸掛系統

全功能調校Pro-link HMAS單筒油壓避震

前制動系統

2x310mm鑽孔碟配放射式對向四活塞卡鉗

後制動系統

220mm鑽孔碟配單活塞卡鉗

前輪胎

120/70 ZR17

後輪胎

180/55 ZR17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請按讚

加入我們的專頁,便可以得到最新的摩托車消息了。

完-按這裡返回主頁